在高溫或冷熱交替環境下暴露一段時間下來,逐漸顯現出各種症狀,最常見的如頭暈、頭痛、嘔吐、腹痛、腹瀉,嚴重者甚至汗腺分泌失常。『熱失調』是西醫對此一系列症狀的診斷名詞,翻開內科學還可見到『熱中暑』、『熱衰竭』、『熱痙攣』等病名,其共同原因很簡單地可歸咎於人體的體溫調節不能適應環境的高溫,以致於產生種種訊息。民間流傳的刮痧療法就是人類老祖先針對這些症狀所發明的治療方法。
1. 何謂「痧」,是指人體內的疾病在體表上的特殊表癥。
在高溫或冷熱交替環境下暴露一段時間下來,逐漸顯現出各種症狀,最常見的如頭暈、頭痛、嘔吐、腹痛、腹瀉,嚴重者甚至汗腺分泌失常。『熱失調』是西醫對此一系列症狀的診斷名詞,翻開內科學還可見到『熱中暑』、『熱衰竭』、『熱痙攣』等病名,其共同原因很簡單地可歸咎於人體的體溫調節不能適應環境的高溫,以致於產生種種訊息。民間流傳的刮痧療法就是人類老祖先針對這些症狀所發明的治療方法。
十五、擊法:
u手 法:用側掌小指、小魚際或拳背,扣擊体表,拳
擊手握空拳,腕伸直做直拳擊或握拳擊。
E側擊手法:手指自然伸直,腕略微屈,用單手交替擊
打,或雙手合掌擊打体表,用力要快速
而短促、均勻而有節奏,垂直叩擊。
v適用部位:頭、肩、腰背及四肢。
w適 應 症:對風濕痛、局部感覺遲鈍、肌肉痙攣,常
用擊法配合治療。
x功 效:具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作用。
十六、搖法:
u手 法:沿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被動緩緩搖動關
節的手法。
E搖頸:一手扶頭頂後部,一手托著下颌,作左右旋
轉,或雙手拇指托枕下,餘四指托颌下作左
右環轉。
E搖肩:一手扶肩,一手握腕,或托肘進行,也可用
雙手掌搖肩。
E搖腕:雙手拇指在上,其餘四指在下握腕左右搖動。
E搖腰:患者採坐姿或採上牽引姿勢
E搖髖:患者仰臥,髖膝屈曲,醫者一手扶膝,一手
握踝進行。
E搖踝:一手托腳踝,一手扶腳趾進行。
v適用部位:常用於頸部、四肢及脊柱活動。
w適 應 症:對傷病後關節活動受限,和強直等後遺症。
x功 效:有滑利關節,增強關節活動能力的作用。
十七、撥法:
u手 法:用拇指端或肘尖,嵌入肌肉縫中或腱鞘一
側,撥動肌肉或拈黏的腱鞘反覆2-3次。
v適用部位:常用於局部性拈黏及條索狀物部位。
w功 效:可緩解痙攣和拈黏。
十八、背法:
u手 法:醫生和患者背靠背站定,醫者兩肘扣住患
者肘背,然後彎腰曲膝、托臀,將患者半
背起來,再做伸膝動作,臀部顫動,牽撐
患者腰背脊柱或左右搖動腰部,膝與臀部
動作要協調。
v適用部位:常用於腰部扭閃、腰椎後關節錯位、腰
椎間盤突出症。
w功 效:可使腰脊柱及兩側伸肌過伸,緩解腰椎
間盤突出症,扭轉疼痛,使扭錯的小關
節復位。
十九、搬法:
u手 法:用雙手做相反方向或同一方向搬動肢體。
E闊胸牽引搬法:患者採坐姿,令其雙手相扣於頸部,醫生雙手托住雙肘,用一側
膝頂住患者背部,讓患者自行俯
仰,配合深呼吸做闊胸牽引搬動
或令患者雙手伸直交叉相扣,醫
生一手攬住患者雙肘,一手托
腰進行。
E腰部斜搬:患者側臥,醫生雙手交叉扣住,一
手抵住患者肩前,一手抵髂後行相
反方向對抗搬動。
E搬肩法:醫生一手扶肩前,一手按腰患部,以
患部為旋轉點搬肩揉腰。
E伸搬法:醫生一手腰患部,一手抱對側膝部,
以患者為軸,搬膝揉腰或雙腿進行。
v適用部位:常用於脊柱關節錯位和功能障礙。
w功 效:有疏經通絡,滑利關節作用。
二十、拔伸法:
u手 法:固定肢體或關節一端,牽拉另一端。
E頭頸部拔伸:患者坐姿,醫生兩手拇指頂住枕
下,餘四肢及掌托颌兩側下端,
用力向上拔牽托伸。
E拔伸上肢:患者向上伸出手掌,醫生一手握住
患者拇指,另一手握住其餘四指,
用力向上拔伸。
E拔伸肩部:患者伸出手臂,醫生握住肘下及腕
上部位,與患者配合向外拔伸。
E拔伸手指:患者伸出手臂,醫者一手握住患者
手腕,用力向外拔伸。
E拔伸腳趾:患者伸出小腿,醫者一手握住患
者腳趾,用力向外拔伸。
v適 應 症:常用於關節錯位或傷筋等。
w功 效:對扭錯肌腱和移位關節,有滑利作用。
二十一、踩蹺法:
u手 法:用單足或雙足在身體一定部位,踩踏壓
揉,這是以足代手的一種方式。
將胸及腿部墊起,腰騰空醫生扶住已固
定好之橫木,雙足在患者腰部踩壓揉推
足翹起,患者吸氣,踩踏時,呼氣,速
度要均勻有節奏,踩踏力量視病人情況
而定。
v適 應 症:常用於腰椎間盤突出及臀部肌肉萎縮。
w禁 忌:體弱及骨質病變者禁用。
二十二、咳嗽滑按法:
u手 法:用指腹一側按壓一定部位陽性反應物或
痛點一側,另一手扶肩,病人站立後仰
伸,在咳嗽的瞬間,手指通過反應物,
滑向另一側,反複數次,也可在搖頭時
滑按頸部反應物。
v適 應 症:常用於頸、腰部扭傷及頸椎病、腰椎間
盤突出症。
w功 效:有舒緩肌肉痙攣和後關節復位作用。
二十三、點抓腹壁咳嗽法:
u手 法:患者按摩前排尿,兩腿曲屈,先用拇、
食、中、無名四指,分別點抓下腕、氣
海、雙天樞四穴5-6次,再用掌輕揉
腹部,鬆弛腹肌,右指向下、左指向上
從兩側推擠腹肌及腹壁,左手四指移向
右側,右手拇指移向左側至中央,雙手
抓起腹壁,左右搖動後,再患者咳嗽的
瞬間,鬆開腹壁,但手不離開皮膚,要
隨之而貼向,再抓起擺動咳嗽,鬆開腹
壁,往反5-6次。
v適 應 症:常用於腸胃病患-如痙攣、消化不良、
胃腸炎、胃下垂、腹腔慢性炎、手術後
拈黏、婦科腹腱炎,泌尿系疾病患等。
E脕腹痛者抓臍上。
E小腹及婦科、泌尿科疾患抓臍下。
w功 效:具有緩解痙攣、鬆懈腹腔組織拈黏作用。
二十四、三點刺激活動法:
u手 法:患者站立或助手攙扶,患腿作一起一落
動作,由慢加快,醫生隨起落用手指在一點上按壓旋揉;第一點在第二骶椎旁開1.5寸,第二點從第一點旁開3寸,第三點由第一點及第二點向下成三角形頂點處任選其中一點進行即可,反覆數次。
v適 應 症:用於腰腿部疾患所致的肌腱韌帶廢用性萎縮。
w功 效:具有疏經活血、鬆懈拈黏、緩解攣縮作
用,對不能站立的病人,採臥位下治療。
二十五、叩法:
u手 法:五指彎曲,指間在一個平面上,呈梅花
狀,用腕力有節奏的在頭或其他部位上
叩抓,如雀啄食狀,也可雙手進行。
v適用部位:多用於頭部
w適 應 症:腦震盪後遺症、各種癱瘓、腦血栓後遺
遺症、各種頭痛、腦神經衰弱、癲癇。
八、抹法:
u手 法:用單手或雙手拇指螺紋面,緊貼皮膚做上下
或左右往返移動,做到輕而不浮,重而不滯
v適用部位:常用於頭面,頸項部位。
w功 效:對頭暈、頭痛、頸項痛有鎮靜,開竅醒腦,
明目作用。
九、抖法:
u手 法:用雙手握住患者上肢或下肢遠端,在牽拉下
以小幅度連續上下顫動,頻率快如波浪式的
起伏。
v適用部位:常用於四肢做為治療結束的手法。
w功 效:具有鬆弛肌肉,通理關節的作用。
十、振法:
u手 法:用指或掌著力於体表,前臂和手部肌肉,強
力靜止行用力,產生振顫動作,力量集中於
指端或手掌上,頻率較高
v適用部位:全身各部、腹部。
w功 效:具有去淤、消積、和中理氣、調節胃腸功能。
十一、點按法:
u手 法:用指、掌、肘按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患者
感到酸麻脹,以不產生疼痛為限,點按時間
間為30-60秒,結束時慢慢離開皮膚,點
按時可加揉的力量,也可間斷進行。
v適 應 症:常用於點穴,治療頭痛、肢體酸痛麻木、胃
脕痛、肌肉痙攣、腰腿疼等症狀。
w功 效:疏通經絡、麻醉止痛、放鬆肌肉等作用。
十二、捏拿法:
u手 法:拇指和其他指相對,緊夾住皮膚肌肉和穴
位,均勻而有節奏的擠壓拿捏,帶有節律
性的提捏,緩和而有連貫性微拿,捏拿分三
指法或五指法。
v適用部位:頸部、項部、肩部、腹部、背部、四肢。
w功 效:疏經通絡、行氣活血、開竅止痛。
十三、捻法:
u手 法:用拇指和食指螺紋面捻住一定部位,作對稱
性捻動,用勁不可呆滯
v適用部位:用於四肢小關節扭挫傷、傷後不力。
w功 效:具理經通絡、滑利關節、消腫止痛作用。
十四、拍法:
u手 法:手指自然併攏,掌關節微屈,掌心呈空心狀,
v適用部位:肩、臂、腰、臀、下肢。
w適 應 症:對風濕酸痛、局部感覺遲鈍、肌肉痙攣。
x功 效:有行氣活血、疏經通絡作用。
一、一指禪推法:
u手 法:手握空拳,大拇指伸直並使拇指位於食指第二節處,用大拇指指端螺紋面或橈側偏峰,著力於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腕部放鬆,圓腕、沉肩垂肘,肘關節略低於手腕,以腕為支點,用前臂帶動腕部擺動和拇指關節做屈伸活動,腕的擺動,尺側應低於橈側,使產生的力持續作用於治療部位,動作要靈活,幅度要均勻,手法頻率為每分鐘120-160次。
v適用部位:全身各部穴位,常用於頭面、胸腹、四肢等。
w適 應 症:頭痛、胃腕痛、關節、筋骨酸痛。
x功 效:具有調和原位,去淤消積,健脾和胃,舒筋活絡的功能。按摩應有按摩筋或隔衣操作。
二、滚法:
u手 法:運用腕關節伸屈和前臂旋轉運動附和而成,前臂做主動擺動帶動腕部伸屈,以手臂尺側為軸,小指掌掌指關節背側為定點,以第二指四掌背側完成;注意吸定部位要緊貼於體表,不可拖動或跳動,壓力要均勻,動作要協調,在移動部位時,在滾動過程中要逐漸移動,頻率為每分鐘150-170次,並要求能雙手操作。
v適用部位:肩背、腰骶、四肢等部位。
w適 應 症:常用於風濕痛,功能障礙。
x功 效:有舒筋活血、緩解痙攣,增強肌肉韌帶活動功能消除肌肉疲勞的作用。
三、揉法:
u手 法:用指腹、大小魚際掌根吸定於一定部位或穴位,作順時針方向迴旋活動,要求手指或掌根不離開皮膚,使其帶動皮下組織或肌肉及內臟的活動,以緩慢進行,頻率為每分鐘50次左右。
v適用部位:適用於全身各部位。
w適 應 症:常用於腕部痛、胸內痛、便秘、腹瀉、外傷疼痛。
x功 效:有寬胸理氣、消積導滯、活血去淤、消腫止痛等作用。
四、摩法:
u手 法:用大拇指指腹或手掌掌面附著於一定部位上,以腕關節為中心,連同前臂作節奏性迴旋摩動,力量在皮膚或皮下組織,頻率腹部每分鐘30次,其他部位120次。
v適用部位:常用於胸脇腹部。
w適 應 症:脕腹疼痛、食積脹滿、氣滯、胸脇傷。
x功 效:有和中理氣、消積導滯、調節胃腸蠕動、消除軟組織損傷。
五、擦法:
u手 法:用掌根或大小魚際附著於一定部位上,沿
直線來回摩擦,向下的壓力不宜過大,來
回摩擦的幅度要大,頻率為每分鐘100-
120次;為防止擦破皮膚,可塗適量潤滑油
或墊治療巾。
v適 應 症:常用於內臟虛損、氣血功能失調。
w功 效:以柔和溫熱刺激,增強血液循環、消腫止
痛,溫經通絡。
六、搓法:
u手 法:用雙掌面夾住一定部位,相對用力,做快
速揉搓,同時作上下往返移動,也可用雙
手虎口食指橈側面相對搓揉。
v適用部位:上肢最常用,其次頸項。
w功 效:具有調和氣血、疏經通絡作用。
七、推法:
u手 法:用手指或掌根、大小魚際,著力於一定部位
上,緊貼體表,做單方向移動。
v適用部位:可用於各部位。
w功 效:促進血液循環、疏經活絡、增加肌肉興奮性。
1.活血散淤舒筋通絡,消腫止痛,氣血淤阻,經絡受滯,則為腫為痛。施以適當手法有助氣血運行,通順經絡,達到氣行→血行→消腫,進而達到通則不痛的作用。
2.調理氣血,改善營養,促進組織修復,推拿有調順氣血之功能,可促進新陳代謝,改善局部營養,有利於炎症吸收及組織修復。
3.宣通散結、鬆弛拈黏,外傷風寒濕邪鬱積,使患部氣血凝滯,軟組織拈黏。恰當的推拿可疏通筋結,剝離軟組織拈黏,有利患部功能恢復和疼痛消除。
4.解除肌肉痙攣,錯位糾正,推拿可直接加速氣血運行,疏通經絡,使肌肉恢復彈性,筋骨強壯,關節靈活。
5.激發經氣,調節功能,促進突出物還原,正確推拿能將骨關節錯位整復,軟組織撕裂復原,且可排除這些病理變化帶來的肌肉痙攣和疼痛,恢復軟組織正常結構和功能。
本局為鼓勵在職勞工自主學習,累進個人人力資本,以提升國家人力素質,爰結合優質訓練單位,提供實務導向之訓練課程,特推動「產業人才投資方案」,提供每位參訓在職勞工80%訓練費,如係特定對象在職勞工(生活服扶助戶中有工作能力者、原住民、身心障礙者、中高齡者、負擔家計婦女及其他依就業服務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經中央主管機關認為有必要者),補助全額訓練費,每人三年內最高補助新臺幣五萬元。為因應辦理訓練課程多元化及精緻化之發展並考量每年平均參訓成本逐年提高,補助額度由每人每三年三萬元調整為三年五萬元,並自本(97)年度起實施,凡具勞、農保身分,且年滿十五歲至六十五歲之本國籍在職勞工、在臺大陸配偶已領有長期居留證或工作證之在職勞工或外國籍配偶已領有居留證之在職勞工,即日起均可參加該方案(產業人才投資計畫及提升在職勞工自主學習計畫)訓練課程。勞委會職業訓練局歡迎在職勞工朋友踴躍參加,洽詢電話:0800777888。
廖金生因從小家境不好,在開設中藥行後,只要是弱勢者看病,收費都免費及打折,甚至免費在社區教導推拿。(記者蘇金鳳攝)